首页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培养方案  教务管理  本科教学  实践教学  专业设置  精品共享课  学院首页 
 
网站导航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精品共享课>>正文
植物生物学申报书
2014-06-09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植物生物学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生物科学类          

                             

                  20145            

 

 

陕西省教育厅

二○一四年四月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课程负责人

李璟琦

性 

出生年月

1967.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硕士

行政职务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所在院系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长安区南长安街神禾大道

研究方向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课程称号

曾获省级精品

课程称号年份

/

原省级精品

课程负责人

/

教学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课程情况

    1. 植物生物学,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必修), 2012.09-2014.063学时/周, 合计120学时 (2012—2013) ,二届学生,共222人。

    2. 植物学, 生物教育专业专科生,专业基础课(必修), 2009.09-2014.063学时/周, 合计360学时 (2009—2013) ,五届学生,共240人。

3. 资源植物学,生物教育专业专科生,专业课(选修),2009.09-2014.062学时/周, 合计240学时 (2009—2013) ,五届学生,共240人。

4. 进化生物学,生物教育专业专科生,专业课(选修),2009.09-2014.062学时/周, 合计240学时 (2009—2013) ,五届学生,共24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1. 实验课

植物生物学实验,本科生,专业课,2012.09-2014.063学时/周,合计300学时,二届学生,共222人。

植物学实验,专科生,专业课,2009.09-2014.063学时/周, 合计300学时,五届学生,共240人。

    2. 专业实习

植物学野外专业实习,生物科学本科生和生物教育专科生,专业基础课(必修),2009.09-2014.061/学期,合计200学时,共约460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植物学教学模式整合的探索,陕西教育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072009年,优秀结题。

2.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22013年,结题。

教学情况

3. 生物科学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项目建设,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32016年。

4. 生命科学导论精品视频课,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32015年。

5. 植物生物学精品课程,陕西教育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092014年。

四、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李璟琦,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 39(2): 1247-1249

2、李璟琦,植物学实验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 26(1): 110-112

3. 李璟琦,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植物学教学整合与思考,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24(1): 110-112

4. 李璟琦,王立志,李小丹. 区域经济发展视野下资源植物学教学策略与实践,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 (6): 93

5.《中学生物技术》20086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主编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成人高等院校实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教育的研究,陕西教育学院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06

2、生物技术及应用教研室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陕西省教育厅,2008.07

3、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陕西教育学院,2012年度三等奖。

学术研究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主持的学术研究课题

1、陕西省菊芋种质资源特性的研究,陕西教育学院项目,20072009年。

2、小麦离体培养优良转化受体基因型筛选,陕西教育学院项目,20102012年。

3、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毒植物资源研究,陕西教育学院项目,20132014年。

4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20112012年。

二、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1、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幼胚脱分化特性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5

2菊芋块茎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108月。

3秦岭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28月。

4陕西悬钩子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94月。

5、幼穗离体培养技术优化体系研究进展,陕西农业科学,20128月。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奖励

1、小麦新品种陕农28的选育,陕西省政府,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2008.01

2、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幼胚脱分化特性研究,陕西教育学院,2009年度二等奖。

3、菊芋块茎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陕西教育学院,2011年度三等奖。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李璟琦

1967.10

教  授

植物学

理论课、实验课、

专业实习教学,

项目组织实施

 

贺游利

1961.08

副教授

植物学

理论课、实验课、

专业实习教学

 

王立志

1979.05

副教授

生态学

专业实习教学

 

孙晓东

1962.11

教  授

植物生理学

理论课程教学

实验课程教学

 

郑宏春

1964.06

副教授

植物学

理论课、实验课、

专业实习教学

 

李慧芸

1979.12

副教授

植物生理学

理论课程教学

 

韩立敏

1981.05

 

植物学

实验课程教学

专业实习教学

 

刘  扬

1984.03

 

植物生理学

实验课程教学

专业实习教学

 

 

1978.05

实验师

生态学

实验室管理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教学队伍由2名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实验师)组成。其中,拥有在博士学位教师2人,硕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78%51552人,40502人,35岁以下5人,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所有主讲教师都担任实验或实习指导任务。

教师队伍函盖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及植物资源学等方面,覆盖了本课程各主要领域。近年来,本课程教师队伍年终考核成绩合格,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优良,学术水平较高,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授课经验以及年龄结构上,已逐渐形成一支优秀的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

多年来,教学团队坚持以老带新,指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具体措施是新教师从听课、跟班、带实验课开始,过渡到独立带实验,经过2~3轮独立指导实验后,便可以开始讲授理论课的部分章节。青年教师在正式讲授理论课和实验课时要通过试讲;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指导撰写研究报告、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研究主干课程教学方法等,注重全面发展。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到省内外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王立志、郑宏春等2位老师分别在西北大学、中科院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李慧芸、韩立敏、王智等3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多位教师多次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

教学

改革

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一、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主要包括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植物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野外实习教学基地的磷选和建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

二、教学改革研究

积极进行植物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探索。近几年,在365bet网上平台的支持下,开展“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植物学教学模式整合的探索”、“植物生理学及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大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植物生物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等5个教改项目的研究。此外,还获得了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3立项

三、解决的问题:

1、由多位教师共同开发出植物生物学多媒体教程,有效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增多这一矛盾,又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每年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分别为不同植物形态解剖结构研究,不同水体藻类植物调查、植物缺素培养,植物种子萌发条件探索等。从设计实验方法和地点,到采样、观察及鉴定,形成综合实验报告等一系列过程,全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开展植物相关的初步研究。

3、野外实习教学基地的建立与稳定方面,分别建成了秦岭太白山红河谷、蒿坪和周至县楼观台等3个野外教学实习基地,既相对固定了适合教学的地点,又开辟了多条野外教学路线,改善野外教学环境和学生野外生活环境。

四、获得的成果:

1)完成了植物生物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完成我校雁塔校区植物名录编写和挂牌。

3)完成野外实习基地太白山红河谷植物名录编写和标本制作。

4)指导23名学生就石竹科植物太白山蕨类植物、有毒植物、缓步动物进行研究,申报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5项立项。

5)课程组教师发表相关教改论文9篇,发表科相关研论文12篇。

6)课程组教师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得校级科研成果奖6项。

7)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

8)在课程组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发表相关科研论文8篇。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植物生物学》是高等学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原陕西教育学院)开设《植物学》课程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6年创建之时,几十年里经过几代教师努力,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全面地、卓有成效地建设,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教学和科研成果,使得这门课程成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领域非常有影响的课程。

2000-2005年,由于受到成人生物教育专业招生人数的影响,一度时间内《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和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发展缓慢。2005年底,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植物学课程建设又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老中青相互激励,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无论是在教学改革方面,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整合生物学概念的深入人心,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紧跟植物学教育发展步伐,推动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大改革,从2006年起,生物系在《植物学》基础上开设了《植物生物学》课程,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与传统的《植物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植物生物学》课程包含了传统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植物资源学等相关内容。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学科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2005年起,根据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计划,成立了植物生物学教研室,使《植物生物学》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手段不断革新,培养的学生层次不断提高。2006年李璟琦教授和贺游利副教授承担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分类多媒体课件的制作”,2008年孙晓东教授承担了“植物生理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随后李璟琦教授又研制了“资源植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内容的课件,王立志副教授又增加了“生态学”相关内容课件,使植物生物学多媒体教学更加完善,真正达到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生动。李璟琦教授带领课程组老师编著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复习思考题及授课录像已经在网上使用,学生将可自主校园网登录学习。

《植物生物学》课程在2009年获得院级精品课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教学改革方面,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李璟琦教授的组织和带领下,老、中、青相互激励,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植物生物学精品课程的转型和改建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做了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团队实力

当前,植物学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其对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涉及到植物化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这些都使传统的植物学知识受到冲击。但传统的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学知识又是后续学科的基础,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水平十分重要。在《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我们重点对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青年教师的培养进行建设,引入了从事植物学研究的中科院博士郑宏春副教授,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李慧芸副教授,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刘阳,从事实验室管理的青年教师王智,同时聘请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杨丽军老师做网络平台建设的技术人员,这样使得教师队伍函盖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及及植物资源学等专业领域,覆盖了本课程各主要领域,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授课经验以及年龄结构等方面形成梯队,打造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年龄轻的教学队伍,为课程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活力与基本保证。

所有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从事与植物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提高了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近五年来,课程组发表教改论文8篇,科研论文40篇;主持各类研究项目30项;撰写教材或专著1部;参与会议约20人次;课程组安排青年教师到其他高校学习,聘请客座教授定期交流,强调把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过程中,重视研讨式、团队合作教学以及实验环节教学,这些措施对教学团队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植物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1.开放式教学,即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从知识点到面,从教材、参考书到文献、从校内到校外,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科学研究实践中。

2.互动式教学,教与学双方互动,教学相长气氛浓厚;学生课堂和网上提问、讨论和辩论巍然成风,引导、鼓励学生敢干接触学科前沿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3.将课堂讲授、实验课教学和野外实习有机结合,各有分工侧重,如将描述性内容放到实验课和实习教学中,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避免重复,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采用“辐射式”和“经纬式”教学方法,适应了学科交叉发展的态势。“辐射式”教学法是从某一知识点开始,辐射若干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经纬式”教学法是将植物的个体发育喻为经线,系统发育喻为纬线,由此,一经一纬即可对植物某发育时期个体发育的位点和系统发育的地位有更深刻的认识。

5.通过实时查看植物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了教师对实验课的指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理论考试实行AB卷统一命题考试,形成了以平时成绩、中期测验和期末闭卷统考三位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还利用我院自行研发的计算机试卷分析系统,准确把握试题的科学性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三、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创新实践

近年来,在《植物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将新成果、新材料充实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在不断筛选更新教材的同时,还注意将新成果以及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内容添加到教学课件中去,不断增加新的教学案例,上好每一节课。

《植物生物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凸现课程特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强化了实验和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首先,努力创设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实习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其次,从技术基础课为专业技术课服务的角度出发,选择与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学生毕业后能直接用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办法。

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四条途径来强化实践教学:首先,根据温带地区植物生长发育季节变化规律,调整教学内容,以校园植物作为学生认识植物及植物生物学的第一个实习途径,结合授课内容将植物材料带入课堂;学生在课后观察校园植物,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实验课作为学生的第二条实践途径,除加强基础验证实验外,加大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内容顺序的编排上,打破传统模式,根据植物在一个生长季的变化规律编排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观察生命现象、理解生命本质。第三,野外实习作为学生第三条实践途径,该环节着重训练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植物的采集,鉴定,标本的制作等程序,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环境以及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类植物的经济价值。第四,学生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训练,掌握了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而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在野外实习中调查研究、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者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作为实践教学的第四条途径。科学研究过程的经历是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知识的一次升华,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植物生物学》课程组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近年来,课程组教师指导了近百位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课外实践,对我校雁塔校区植物挂牌和编写名录,完成了太白山红河谷野外实习基地植物名录编写和标本制作,23名学生获得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5项院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余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10余篇,学生发表科研论文2篇,师生共同发表科研论文8篇。此外,还有更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有信心地走进教育实习中学,参与中学生物园的建设,指导中学生进行可行的课外科研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如园林植物识别、药用植物识别等的中学活动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四、更新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植物生物学》课程组教师通过到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多次外出拍摄,建立了秦岭植物图库、校园植物种类和形态图库等,这些资源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网上学习正在成为现代新的学习工具,本课程组教师与时俱进,建设了“植物生物学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和各年级学生都建立了QQ学习群,师生在网上探讨问题、交流课程学习内容、跟踪学科的新成果和新方法,教师上课的演示文稿、专题讲座和学生完成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研究报告等都能及时在网络平台上共享,满足了教师与学生学习、探讨的需要,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中,大量的课外博揽内容供学生自主登录学习,如植物根系、植物的种子、叶形描述、花序类型及特点、太白山药用植物、太白山珍稀植物等,这些资源紧密结合陕西地区和经济特点,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课程组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还积极钻研教育技术,学习做好网络资源的经验和技巧,将各类教学资料上网,有助于学生自学。在数字化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方法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

4.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2009年开始,《植物生物学》课程由三个独立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植物生物学理论知识部分,54学时,3学分;第二部分为植物生物学实验,36学时,1学分。第三部分为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1周,1学分。

第一部分:采用的教材是周云龙主编的《植物生物学》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研究,依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植物生物学》课程理论知识模块的学时分配为:

知识模块

   

 

 

绪论

2

2

1模块

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6

22

2模块

第二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8

第三章

植物繁殖器官的结构和发育

8

3模块

第四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2

6

第五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2

第六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2

4模块

第七章

植物多样性

20

22

第八章

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2

5模块

第九章

植物与环境

2

2

  

 

 

54

1知识模块:重点和难点是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组织的形成过程和分类,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Flash动画观看等直观教学。

2知识模块:重点和难点是根、茎、叶的解剖结构以及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雌、雄蕊的发育和结构,雌雄配子的发育过程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以及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萌发。

3知识模块:重点和难点是水分代谢、光合作用过程、植物生长大周期、激素调节和植物的运动规律,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4知识模块:重点和难点是植物四大类群的识别特征和植物起源和演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图片资料生动直观和信息量大的特点,结合多年来野外实习制作的植物腊叶标本,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质量。同时,积极利用校园植物、西安植物园及秦岭野外实习基地开展植物学室外观察学习活动。

5知识模块:重点和难点是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采用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理解。

第二部分:植物生物学实验,采用的教材是王英典主编的教材《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教学过程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共36学时。实验内容包括:

实验基础:显微镜、测微尺的学习与使用;制片技术;绘图技术介绍:让学会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掌握制片、绘图技术。(这部分属于额外的显微镜使用培训,不占用实验学时。)

实验一  植物细胞与组织观察,基础性实验,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植物细胞结构,掌握组织类型及各自特点。

实验二  根尖及根的结构观察,基础性实验,3学时。实验目的:了解根基本形态;识别根尖各分区所在部位及细胞结构特点;掌握根的初生结构特征;掌握根的次生结构特点。

实验三  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基础性实验,3学时。实验目的:了解茎的基本形态;掌握茎的初生结构特征;掌握茎的次生结构特点。

实验四  叶的形态和结构观察,基础性实验,3学时。实验目的:观察了解一般叶和变态叶的形态特征;掌握双子叶植物叶、单子叶植物叶和松针叶的结构特点。

实验五 特定植物根、茎、叶的形态解剖结构研究,综合性实验,至少3学时。实验目的:学生自行准备植物,探讨具体植物形态结构。

实验六  花的形态结构及果实类型观察,基础性实验,3学时。实验目的:观察认识被子植物花的外部形态和组成;学会解剖花、使用花公式描述花的方法;掌握几种常见花序结构的特点;掌握被子植物果实的结构组成;观察识别果实的主要类型。

实验七  植物种子萌发条件探索和植物种子活力的测定,综合性实验,3学时。实验目的:探索外部条件变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掌握种子生活力常用方法。

实验八 水样的采集和藻类鉴定,设计性实验,至少3学时。实验目的:用所学藻类知识分析研究校园周围河流水质。

实验九  校园裸子植物植物观察与调查,综合性实验,至少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能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

实验十  双子叶植物的观察,基础性实验,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木兰亚纲、五桠果亚纲主要科的主要特征。

实验十一  双子叶植物的观察,基础性实验,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蔷薇亚纲蔷薇目、豆目的主要科的特征。

实验十二  校园被子植物调查研究,设计性实验,至少3学时。实验目的:用所学植物各大类群知识研究校园植物种类,编写植物名录。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设计性实验,至少3学时。实验目的:学会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植物检索表的用法。(这部分属于额外的野外实习培训,不占用实验学时。)

第三部分: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这部分使用的是肖娅萍主编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

植物生物学的野外实习是植物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能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其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协作精神,而且通过接触自然环境中的植物,认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植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活材料使课堂所学的抽象的分类知识具体化,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让学生在不同的生境中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实习基地的自然环境,植物主要科属的识别,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专题调查和小论文写作等。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以下内容:掌握20个重点科的主要特征;要求识别200-300个物种;实习结束前进行植物认知考试;实习结束后每人交至少3份装订好的腊叶标本,并做好鉴定工作;各小组按专题进行实习小论文的撰写。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综合以上几项实习成绩、考勤、野外表现形成。通过以上几部分的训练,学生可以较好地综合应用植物生物学理论知识。

野外实习不仅是课堂理论讲授和实验课的一种补充,还可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锻炼野外活动的体能和生活技能,从而取得全面培养的综合教育效益。总之,野外实习对于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实际工作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1. 精心选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组精心选择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生物学》(第二版)为基础理论教材,同时根据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进行现场教学,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主要采用王英典主编的《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和肖娅萍主编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并自编了校园植物简介、实习基地常见植物、简易植物检索表等讲义作为补充,以校园及西安周边常见植物为主,充分反映植物形态解剖结构,并进行植物系统分类学、生理学的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夯实学生对植物生物学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思路上,引导学生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上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在实验和实习中,紧密结合区域性的地方特色,精选基础性实验,增设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敏锐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是本课程的鲜明特色。

2. 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促进教学资源拓展

植物生物学课程组共有9名教师,是一支实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分别侧重于形态解剖、系统分类、植物生理、植物生态和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实习指导,涵盖了本课程各主要领域。

课程组成员有博士2人,硕士5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实验师)3人。50岁以上3人,40-491人,35岁以下5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授课经验以及年龄结构上,已形成良好的梯队,具有传帮带的优势,借助老教师的经验和年轻教师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不断完善和促进教学资源的拓展。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同时担任野外实习指导教师,师资配备合理。

3.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植物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形成由实验教学、野外实习、药用植物园实习、科技活动和早期科研训练等环节有机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组教师力求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利用各种可能机会和途径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利用校园中较多的植物种类进行实践教学,对校园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编写植物名录,制作植物标牌;组织学生到西安植物园、环城公园进行植物分类实习,观察各大类群植物主要特征。结合陕西地区特色以及生产实际所面临的问题,以秦岭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植被类型作为实践教学和科研基地,形成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植物生物学》课程独有的教学资源,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关于陕西秦岭植物种类调查、目录编写、标本制用的建设;开展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毒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研究;针对陕西省丰富的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展红河谷药用蕨类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应用研究。强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学生获得的部分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同时课程组教师指导了近百位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课外实践,获得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院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4. 以重视资源质量为保障,长效高质使用

教学团队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质量保证,不断扩充和优化课程的教学录像库、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和专家讲座库等,特别是将教材内容与陕西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形成本课题组的特点和优势。并将大量在科研中和野外实拍的药用植物彩色照片、解剖图片、显微照片等运用于教学实践,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 这些资源体现了当今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责任与精神。

总之,教学团队结合学科建设,围绕“以能力为核心”来架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借助学科建设,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多方位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形成了长效高质的课程资源,加强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强化能力,培养构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本资源清单

    基本资源分为: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

植物生物学理论课程  54 学时

包括《植物生物学》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参考文献,3位教师对植物形态解剖、生理和多样性等单元进行的授课录像,课程每个章节的电子教案,课程每个章节的教学课件,不同单元针对教学内容试题,课程测试以及学习检测题,教师指导学生对各单元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完成的作业等。

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部分,共36 学时

包括实验大纲、各实验技术学习要点、教学日志、学生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验部分照片等。

植物生物学专业实习,1

包括野外实习基地简介、植物生物学实习大纲、学生实习手册、实习报告和部分野外实习照片、植物图片等。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植物生物学网络课程 http://125.76.215.68/zwswx/index.asp

《植物生物学》网络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植物生物学》教学信息化,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促进《植物生物学》的教学活动,实现《植物生物学》教学的最优化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及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掌握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分类、分布、遗传变异和进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实验及实习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使用各种工具书,从而对植物体、植物界和植物科学有一整体的了解,为学生以后学习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目前,《植物生物学》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有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复习思考题及授课录像等。

校园植物学习资源 

课题组老师和学生通过调查、资料整理等,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和统计,每种拍照、书写相关信息等工作,方便学生学习了解植物知识。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自我评价:

《植物生物学》课程组是一支实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植物生物学》2009年被学院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是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各专业必修的主干学科基础课,在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具有特色,成绩显著,一直是我系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系同事一致认为:“植物生课程教学组团结、协作,具有创新精神。课程改革富有成效,教学效果显著。”

同行专家评价: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赵桂芳教授、刘文哲教授:《植物生物学》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一门有长期积淀的课程。该课程知识系统完整、涵盖面宽、信息量大,并注意了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和概念准确性的协调呼应,教学方法先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师讲课经验丰富,讲解清楚,重点突出,讲课中配备了一套完整图片、图表和文字说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生动,吸引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实验课和野外实习密切配合,教师平日的科研成果引用到教学中,使教学效果更好,使实验课从验证性转向综合型、设计性和研究性。由于长期重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断改进、提高,使学生从复印型的学习方式向创新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学校评价:

学校教务处评价:《植物生物学》课程在2009年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课程内容和教材的建设,围绕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教学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2.注重教学实践,实验课开课率达到100%,实验、实习教学中注重队学生能力的培养;3.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4.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学校教学督评办评价:《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是一个年龄、知识结构都十分合理的团体,从每年每学期学生教学满意度的情况看,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教学评价很好,李璟琦、孙晓东、贺游利、郑宏春、王立志、李慧芸等任课教师连续多年获得优秀,青年教师韩立敏、刘阳获得良好。

学生评价:

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表明,《植物生物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认同,历次学生的评分均居同年级各门课程前列。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备课认真,精心负责,讲解生动”,“这门课讲课内容全面,能引起同学们兴趣,使同学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教学进度由浅入深,学生容易接受,总体效果显著”,“该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社会使用评价:

社会在使用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时,有很多积极的反馈。普遍认为课程网站内容丰富,更新及时;课程设计具有特色,信息量丰富,为学习者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教案、课件等都是开发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把主教材中重要的内容进行呈现,给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导航服务,让学习者少走了很多弯路。

7.学校政策支持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具体有:

1. 学院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各单位应积极配合,在人、财、物等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2. 获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的教师,纳入教学业绩统计。

3. 学校设置专门的服务器,建立专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网络中心必须保证服务器畅通。

4. 学院实验室与网络管理处负责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服务器,协助指导课程负责人修改、更新课程内容。

5. 学院实验室与网络管理处指定专人负责协助、指导精品课程的网页制作、录像拍摄等,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和支持。

6. 对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学院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并作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学专项奖评奖的重要参考指标,主讲教师材料归入档案, 作为教师业绩评定的依据。对开出的网络课程给予工作量补贴。

 

8.承诺与责任

1.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课程负责人(签字)

                                                

9.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1

2014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推荐汇总表

推荐单位(公章)                                                                    填写时间:       

联系人:                     办公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序号

学校

课程名称

课程网址

       

所属一级学科门类

所属二级

学科门类

是否曾获省级精品课

获省级精品课程年份

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

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植物生物学

http://125.76.215.68/zwswx/index.asp

李璟琦

13700295526

Lijingqi863@sina.com

理学

生物科学类

/

2

 

 

 

 

 

 

 

 

 

 

 

上一条:世界现代史视频
下一条:中国古代文学视频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务处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

电话:029-81530059